阅读历史 |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24节(1 / 3)

加入书签

便宜嘛,不占白不占。

平阳长公主的那点私心并不想告诉任何人,不过,馆陶大长公主那是相当的清楚,偶尔扫过平阳长公主,让平阳长公主如坐针毡。

“无事。你们先办起来,我再缓缓。”平阳长公主如此接过话,刘挽点点头道:“好。”

爱干不干,刘挽又不是不能从别的地方下手。大汉随着刘彻实施的推恩令,再加上淮南王一造反,拔出萝卜带出泥,刘彻可是收拾了不少的诸侯王。如今诸侯皆受朝廷管辖,刘挽要是想在哪里设下安容处,不过是她一句话以及资金到位的事。刘挽缺的是能管事的人。没有寻到能够管好安容处的人,因此刘挽才停止安容处的扩张。

至于平阳长公主想要如何,刘挽又不急。

“按长安城这些日子的支出来算,你把一应资金准备妥当,人我们各自安排。”馆陶大长公主眼下尽是嘲讽,平阳啊平阳,倒是看出来,你竟然如此贪得无厌。

可一想卫子夫是谁送的刘彻身边的,馆陶大长公主又觉得理所当然。

也对,他们刘家的女人哪一个没有野心,既然有野心不能不部署,也不知道平阳手中所得的利已经不少,为何还想要凌驾于刘挽之上?

啊对了,所谓的利益根本不是利益,而是权利。

馆陶大长公主一闪而过的念头随之确定了。

平阳长公主之所以迟迟不肯答应刘挽,愿意遵守刘挽立下的规矩,完全是因为她不仅要利,更要权。

换句话来说,平阳长公主看到了盐利在以后对大汉朝而言,有着何等的地位,所以想先抢先一步占据主动的地位,只为了将来她会是做主的第一人。

馆陶大长公主冷哼一声,只想说平阳长公主是不是以为刘挽蠢呢?

盐的价格是刘挽定下的,所有人都好奇刘挽卖得如此低价,盐是如何制出来的,可是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打听出来。

换句话来说,刘挽掌握了最关键的技术,也正是有这样的技术在,刘挽才能卖出那样低价的盐。

事情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刘挽,是刘挽造就了盐利能够完全归于一个人手上的局面。谁让其他各家的盐价高得百姓们都吃不起,可是刘挽定下的价格,却可以保证人们随便吃盐。

价格的巨大差距才是造就刘挽可以紧紧把握所有盐利的根本。

无数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想方设法和刘挽搭上线,最好能够让刘挽教他们这些本事。

但是谁也不是傻子,刘挽会把这么核心的技术随便教人?

刘挽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可以把人逼疯,还能能够让人拿她半点办法都没有大棋。

相比之下,平阳长公主那点私心在馆陶大长公主看来纯纯是笑话,刘挽想出来的生意,自己弄出来的技术,凭什么要让那么一个人凌驾于自己之上,纵然平阳长公主是姑姑又怎么样?别忘了刘挽身后的人是刘彻。

刘挽只需要有刘彻撑腰,为刘彻打算,刘彻就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刘挽的身后。

平阳长公主也知道自己那点想法,断然不能让人知道了,否则未必不会有人像她一样。比起她,刘挽明显更信任馆陶大长公主。

然而纵然如此,平阳长公主想着拖一拖,或许能让刘挽松这个口呢。

换句话来说,平阳长公主是希望刘挽能够犯蠢或者是有所顾忌。

正事儿说完,平阳长公主姐妹登车回府,馆陶大长公主不急,刘挽更不急了。

“你姐姐最近没有跟你提及你平阳姑姑?”馆陶大长公主脑海中一闪而过某些念头,等没了外人在,走在安容处的廊道时,自然就得找刘挽验证一番。

一看馆陶大长公主落在平阳长公主身上的视线,刘挽已然知道馆陶大长公主察觉了问题所在。摇摇头肯定的道:“姑祖母,我的姐姐也不是傻子。”

卫长公主别看数日不争不抢,却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毕竟刘挽没少在卫长公主的耳边给她洗脑。人和人之间利益至关重要,如果某个人想要通过你达到某个目的,那你该考虑的是自己将得到的利益。

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分不得半点好处的事情,千万不能干。

卫长公主有些话还是能记得住的。

馆陶大长公主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平阳长公主眼看没办法通过刘挽达到目的,所以对卫长公主施压,让卫长公主出面。

可卫长公主尚未嫁进平阳侯府,平阳长公主想让卫长公主听话,只怕也有些问题。要说亲疏远近,卫长公主能不知道刘挽才会千方百计地为她谋划,而平阳长公主很大程度上更是为了平阳长公主自己?

有些问题不怕对比,就怕相互比较,一比也就比出个高低,那么人心也会自然而然的偏向,真心实意为他的那个人。

从小到大刘挽从来没有要求过卫长公主做任何为难的事。

在一定程度上,刘挽反而会帮助卫长公主去做她想做的事。

可以说,刘挽想要达到任何目的,都不会通过卫长公主做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