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25节(2 / 3)

肚子虽然饱了,嘴还饿着,薛皎很快又看到了想吃的,“奶奶,柿饼!”

这时候叫奶奶,比叫她妈管用。

薛皎奶奶看了一眼,“这家柿饼不行,咱们再往前走走,我记得有个老婆子,她家柿饼好。”

薛皎自然是说好,往前走了没多远,果然找到薛皎奶奶说的卖柿饼的老太太,她家柿饼看起来颜色不如刚才那家的鲜亮,上头挂着一层白霜,形状也不如那家的漂亮好看。

薛皎奶奶走过去,跟卖柿饼的老太太寒暄了几句,老太太笑眯眯地拿起柿饼分给珍儿和亮亮几个小朋友。

珍儿接过来没吃,“妈妈还没给钱。”

周亮亮喂到嘴边的柿饼又放下了,可能今天人太多,好吃的也多,没顾上调皮,他一早上都乖得让冯飒惊讶。

薛皎奶奶拿了个袋子挑柿饼,随手给薛皎塞了一个,“吃吧,吴奶奶送你们的。”

孩子们这才吃起来,薛皎把柿饼给姐姐分了一半,也不好意思地啃起来。

这一吃就知道奶奶为什么认准这家了,虽然柿饼看起来不好看,但特别好吃,很甜,不是齁甜,比新鲜柿子厚重一些的甜味,是一种醇厚的甜味和口感,软糯糯的,柿子味也浓,是薛皎吃过最好吃的柿饼。

冯飒也吃得连连点头:“奶奶,我也买一点儿,带回家给我爸妈尝尝。”

薛皎奶奶就又拿了个袋子,帮冯飒挑,其实这些柿饼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奶奶就是要挑一挑,卖柿饼的老太太也笑眯眯的,脾气很好的样子。

家里人多,薛皎奶奶生怕孩子们不够吃,冯飒也想着回去要给亲戚朋友们分一分,这柿饼好吃又好带,所以多买了一些,两人直接把吴奶奶带柿饼摊子买空了一半。

这可是大生意,吴奶奶从摊子下面搬出一个筐,里头是半筐红薯干,非要送她们一点儿,“自家晒的,给孩子们尝尝。”

推辞不过,收下了吴奶奶送的红薯干,薛皎奶奶顺手抓了一把给孩子们分一分。

薛皎拿着两根红薯干,真想告诉奶奶,她吃不下啦!

算了,奶奶一片好心。

薛皎咬了一口红薯干,眼睛一亮,这个红薯干也好好吃,晒得不是很干,吃着比较软,但是甜度很高,又不像商店卖的那种蜜薯干一样甜得有些腻,反正就是好吃。

“奶奶,这个红薯干也好吃。”薛皎忍不住道。

“她家种的甜红薯。”奶奶说:“月月喜欢,回头让你爷也种点儿,这个红薯烤着也好吃,就是产量不行,亩产才三千多斤。”

大伯母接了一句:“妈,咱现在也不指望着种地挣钱,那地你和爸非要种,种点儿好吃的,孩子们爱吃的,多好,种那么多玉米棒子,不甜也不糯,卖不上价也吃不动,只能喂牲口。”

薛皎奶奶叹气道:“别怪你爸,他是饿过的,那玉米、红薯都是救荒的粮食……”

薛皎从小在城里长大,只有年节才会回老家来,老家亲戚又多,薛皎小时候一度分不清楚,这个叫伯伯,那个也叫伯伯,叔婶姑姑一大堆,明明年纪比她大,她乖乖喊“哥哥”,大家却都笑,“哥哥”低头管她喊小表姨。

她学的《辈分歌》都不管用了。

薛皎上初中的时候喜欢看《红楼梦》,自己拉了人物关系图表,觉得十分清晰明了,便去找她爸,让她爸好好讲讲自家亲属关系,她也能拉一个人物关系图出来,总不至于她家人物关系,比荣宁二府还复杂吧。

薛青山笑眯眯给女儿讲,她一边讲薛皎一边写,老家这边的亲戚关系,慢慢也就梳理清楚了。

大部分只是乡邻乡亲的,遇见了顺着叫一嘴,真正属于她家的亲戚也并不很多。

梳理到爷爷奶奶那辈,薛青山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

薛皎出生的时候赶上计划生育,她这一辈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往上两代,家家户户都是好几个孩子。

薛青山兄弟姐妹五个,薛皎爷爷兄弟姐妹四个,这是指养活了的,早些年国家婴幼儿夭折率很高,三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上不入序齿。

薛皎爷爷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大姐,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薛皎一边听爸爸讲,一边跟自己记忆中的亲戚对上号,再记录到她拉的亲戚关系图里,记着记着,她察觉出不对劲。

小姑奶,也就是她爷爷的妹妹,她知道是哪个,嫁到了隔壁村,每年过年回老家,爸爸和伯伯姑姑们都会拎着东西去小姑奶家拜年,她没少收小姑奶的红包。

小姑奶家里也是一大家子人,可是大姑奶,小叔爷,怎么她没见过,没见过人就算了,说个不好听的,老人年纪大了,她见不着也正常,但后代亲戚也没见过。

那些让薛皎迷迷糊糊的亲戚,更多是她奶奶这边的,她奶奶同辈有七个兄弟姐妹!太婆真是个英雄母亲。

那时候,薛青山听到女儿疑惑的询问,长长地叹了口气,才跟薛皎讲了原因。

薛皎小爷爷自幼体虚,好不容易养到七八岁,赶上□□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