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37节(2 / 3)

头一眼瞥过刘挽,“寄希望于他们干实事?”

“是规定他们干实事。”刘挽觉得刘彻是不会拒绝的。本来天底下的规矩都是人定的,既然如此刘彻怎么就不能定了?

官员考核四个字一丢出去,哪一个敢吱声?哪一个敢抗议?

所以啊,刘挽是走一步早想好十步以外该走的路。

“有何不可。”刘彻何许人也,刘挽一句规定丢出,他的心情瞬间变好。

不错,从前没有人规定的事,从他开始,由他来规定。谁要是敢不服,只管放马过来,有道理的说出道理,如果没道理的反对,谁管他们?

好,刘挽相信刘彻只要有这方面的念头,定会配合无比刘挽推行的种种规矩。

“你这些日子须将六部事情全都安排妥当。你的权最大,也是最多人盯紧了你,万事小心。”刘彻叮嘱一声,只为让刘挽知道,她当上尚书令这个事只能是开始,万万不能就此结束。

况且,太多的人盯紧了刘挽,刘挽必须要小心再三,绝对不能中了别人的圈套。

“是。”

你比我贪

朗声应下的刘挽, 第一时间先去的哪里呢?

吏部呢。

既然她很明确的要进行官员的考核,相关的标准先前虽然有所规定,但远远不够的。

况且,门下侍中的位置没有定下, 不知多少人为之心动, 有人心动, 何尝不是刘挽可乘之机?放出一些话去, 好让底下的人知道,刘彻要翻查所有的官员政绩, 以盼能够从中选出侍中人选。

刘彻在听说此事后, 那真的是长长的一叹, “泰永深谙用人之道。”

在一旁的华刻听到这话低下了头, 有些不太拿得准刘彻是高兴亦或者不高兴。

不过,最近刘彻的心境变化也是让人始料未及的,纵然是伺候在刘彻身边多年的华刻都不太拿得准,压根不敢多问一句。反正刘挽自有对付刘彻的办法, 他们父女之间如何交手, 他一个外人最不应该插手。

接下来,刘挽开始让人调来近二十年所有的官员名单,尤其查查他们所有人的功绩,纵然朝廷先前并没有专门的记档部门。

谁让刘挽让人改进的造纸术最多也不过才十年,这样一算,很多东西刘挽想要都要不到。

那刘挽可不管了。

她要的, 底下的人谁没有办法给她送上来, 她只问办事的人。

眼看刘挽捋了一批又一批的官, 提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有心跟刘挽唱反调的人, 真没办法唱了!

再跟刘挽来硬的,他们怕是朝中都要无人了。

当然,刘挽既然是做事的人,她的风格和刘彻的风格不一样,针对六部及尚书省的规矩,能用一句话概括的别给她整出两句话。能一天办成的事不要给她推成两天。

刚开始她一股脑的将规矩定下,可把习惯刘彻行事的人都唬得不轻,一时都不知如何下手。哪怕是卫青这个当舅舅的,针对刘挽提出的规矩,他本意是不太想管得太多,毕竟他的战功摆在那儿,要是事事都做得极好,怕是刘彻更要不放心。

结果刘挽也不要卫青干什么,把兵部所有将士的情况给她总结送上。

总结这个事,卫青不至于不会干,但刘挽有一个要求,一句话总结。

自家的舅舅,刘挽给了例子,如对卫青的评价,大将军卫青内敛沉着,为人谦和,有大局,堪为大用。

卫青

他是不是该感谢刘挽对他的肯定?

刘挽的要求不高,例子都备好了,卫青参照这样的评价给刘挽准备,平阳长公主在卫青那儿瞧见一系列的评价时,不禁感慨道:“不怪陛下纵然心中踟蹰,最终还是决定用泰永,这样的人不用是大汉损失。”

卫青相当的认同,三省六部的改革,刘挽捏住六部,一部一部让他们把自己的规矩立好,总而言之,谁要是在其位不思谋其职,刘挽将会在第一时间将人收拾了。

大抵可能六部里头也就卫青的比较轻松,刘挽早将相关的制度丢给卫青,只让卫青仔细查看是否有补充的。因而卫青也可以很确定一点,各部的制度刘挽都有数,让人仔细的商量无非想从制定规章制度里挑出不错的人。

平阳长公主瞥过卫青道:“居于泰永之下你当真没有半分不高兴?”

卫青道:“长公主不喜?”

要说居于刘挽之下,平阳长公主从前不曾,但如今怕是也要的。户部管的是户籍人口不假,何尝不包括国库。再说了,盐利诸事刘挽一向虽然不管,并不代表她没有数。盐务相关的规章制度何尝不是刘挽定下的,如今平阳长公主尽都按规矩办事。

“并不甘心。”平阳长公主坦然承认自己的那点心思。对上卫青并不意外的双眸,平阳长公主不禁道:“你的心性我自叹不如。”

卫青清楚平阳长公主的不甘心因何而起,她诸多的谋划,一次又一次的迎合刘彻的心思,但最终她谋划经营多年却比不上刘挽。大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