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朝为田舍郎 第477节(2 / 3)

加入书签

以重职,仍以谋士待之,军国大事皆与严庄和冯羽二人商议。

严庄和冯羽很快骑马赶到史思明的中军,三人并肩骑行。

史思明看着冬末仍然萧瑟的景象,叹了口气,道:“二位,如今情势有变,长安城中权臣一手遮天,天子势微,我等归降朝廷一事怕是有了变故。”

严庄很本分地不发一语,只是飞快地瞥了冯羽一眼。

虽然史思明待严庄以谋士,但严庄很懂分寸,他是刚刚从另一个阵营投靠过来的,论远近亲疏,远不及史思明与冯羽的多年交情,所以通常严庄都将出风头的机会让给冯羽。

冯羽目光闪动,轻声道:“大将军,不知有何变故?”

史思明阴沉着脸道:“近日闻报,安西军数万大军在黄河南岸集结,来意非善,似有聚歼我军之势。”

冯羽愕然道:“我等已向大唐天子投降,条件都谈妥了,顾青为何要聚歼我军?”

史思明哼了一声,道:“顾青自然也看出了大唐天子的打算,想要在各地藩镇节度使率军赴京勤王之前,将针对安西军的敌人逐一击破,首先便对咱们动手了。”

冯羽顿时露出怒容,道:“这也太不讲规矩了,我等诚心投降朝廷,难道顾青又要将咱们逼反么?大将军,咱们也不怕,摆开阵势跟他战一场!”

史思明惆怅道:“打不过……”

冯羽:“……”

英雄气短,实力不如人,奈何。

史思明忧郁的目光望向严庄,道:“严先生可有高见?”

严庄见史思明主动问起,这才开口道:“大将军,下官以为,安西军来意不善,我军既无法正面相抗,不如远避为上。”

史思明叹道:“远避?又回到晋阳么?”

严庄道:“不一定去晋阳,总之我军不可南渡黄河,否则必有倾覆之祸。”

“大唐天子那里,我该如何交代?”

严庄淡淡地道:“天子势微,权臣当道,此时投降朝廷不是好时机,不如拥兵自重,与大唐南北分治,留出时间让天子和顾青之间解决事端,无论谁胜谁负,我等只要拥兵在手,胜利的那个为了大局都会拉拢咱们,如今天子与顾青正各自图谋彼此,我等不宜参与。”

史思明点头:“道理没错,但我们已与天子有了约定,此时若反悔折回,天子若生雷霆之怒,索性命顾青先将我们歼除,岂不是自取灭亡?让安西军与我军互战,天子乐得坐山观虎斗,对我对顾青皆非好事。”

严庄道:“大将军所虑有理,可是如今只有这两条路可选,要么南渡,与安西军正面交战,要么回北方,仍然要冒着被安西军进攻的风险,大将军请自斟酌决断。”

冯羽目光一阵闪烁,许久没说话。

直到史思明的眼神瞥向他时,冯羽才迟疑着道:“大将军,有件事似乎咱们都忽略了……”

“何事?”

“安西军在黄河南岸集结,看起来非善意,可是谁知道顾青究竟是什么意思?若他根本没有聚歼咱们的打算,而是另有所谋,这个误会岂不是闹大了?”

史思明哼道:“顾青非愚蠢之辈,除掉我们这五万兵马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在黄河南岸集结安西军,除了对付我们,还有别的目的吗?”

冯羽笑了笑,道:“大将军所言有理,但一切都只是咱们自己的猜测,如今举世皆知咱们投降了朝廷,‘杀降’可是大忌,天下人若知,必会口诛笔伐,顾青为何要冒此大不韪非要在黄河边聚歼咱们?就算他真想除掉咱们,等咱们大军到了蒲州再率军击之不是更合适?所以,下官以为,安西军集结南岸不一定是为了除掉咱们。”

史思明心中一动,仔细琢磨,觉得冯羽所言似乎有几分道理,于是笑道:“冯贤弟之见倒是颇为新颖,依你看,接下来咱们该如何行止?”

冯羽沉默片刻,轻声道:“下官以为,不论安西军来意是善是恶,首先咱们要知道顾青的用意,不如派出使臣,南渡黄河去安西军大营求见顾青,误会也好,敌意也好,当面问个清楚,若安西军果真是冲着咱们来的,有了确切的答案,咱们再另谋打算,如何?”

史思明思虑半晌,觉得冯羽的主意算是非常稳妥的,弄清楚了顾青的意图,才好做出应对之策,若连人家的意图都不清楚就稀里糊涂打起来,未免成了千古笑柄。

望向严庄,史思明笑道:“严先生觉得如何?”

严庄想了想,道:“冯相所言,不失稳妥之策,下官以为可也。”

史思明又道:“派谁为使臣南渡求见顾青呢?此人必须有勇有谋,心思灵巧机敏,又能言善道……”

严庄目光一转,指了指冯羽笑道:“大将军,下官以为人选就在眼前,冯相有勇有谋,跟随大将军多年,为人忠心又能干,冯相若为使,岂不是正合适?”

史思明顿时意动,神情明显深以为然。

冯羽差点笑出声来,但表情却露出惶恐惊惧之色,连连摆手道:“大将军,下官可不行,下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